(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日電)農委會台中區農改場今天表示,梨穗冬季嫁接後容易遭遇寒流,出現養分輸送不足而受害問題,已研發應用微生物製劑減低受損率15%到23%,並可讓梨子增重,風味及糖度也更好。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今天發布新聞指出,台灣梨種植面積約5200公頃,平地高接梨約3300公頃,而梨的主產地在中部,栽培面積占全國的7成;不過梨穗每年12月到隔年2月嫁接,之後容易遭遇寒流受損。
關於寒害如何損及梨穗及梨的生長,台中區農改場說明,中低海拔的台灣梨產地一遇到寒流,氣溫可能降到攝氏10度以下,會造成砧木的根系及主幹內的樹液停止流動,使得養分供應量不足,梨穗因而無法順利生長,也影響果實的生長。
而台中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藍玄錦研發、應用木黴菌TCT768及TCT-P001微生物製劑處理,可讓高接梨穗在10度以下低溫、連續達22小時以上時,仍能獲取足夠養分維持生長。
台中區農改場並發布,調查結果顯示,以上述生物製劑處理,對照未處理的花穗受損率可減少15%到23%;且後續果實生長上,也有促進果實生長膨大的效果,平均果重增加14%之多,並提高果實風味及糖度。
另外,根據農委會截至2月1日,統計112年1月下旬寒流農損顯示,前5大受損作物中,除了硬質玉米累計損失新台幣1221.2萬元,高接梨穗損失累計金額排名居次,損失750.7萬元,其被害面積214公頃,被害程度16%,換算無收穫面積34公頃。(編輯:陳政偉)1120202
留言列表